甘肃民勤:创新助残模式为“折翼天使”链接梦想彼岸
中新网兰州8月11日电(马爱彬)与病痛为伴,却执著地用手中的笔,书写青春故事,带给读者奋发向上的力量;用在赛场上奋力搏击的方式,绽放人生芳华,唱响生命最强音;在职场奋斗、勇于创业,留下的是一串串不懈奋斗的坚实足迹……在“折翼天使”的追梦路上,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创新扶残助残模式,授技赋能促就业,为他们链接梦想“彼岸”,点亮“星辰大海”。
图为甘肃武威民勤县残疾人运动员王金林,她“独臂”扬威,多次夺得全国、省级残运会金牌。马爱彬摄民勤县49岁的残疾人运动员王金林依然拼搏在残运会赛场上,跟20多岁的小姑娘同场竞技,并“独臂”扬威,多次夺得全国、省级残运会金牌,用坚韧击碎“枷锁”,展现生命姿态。
“有别于一般的专业运动员,残疾人运动员有各自的学业和工作。通常,只在比赛前的1至2个月到训练基地集训。”王金林说,民勤县把残疾人运动员家庭的实际困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用心用情用力协调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训练与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竞技水平。
(资料图片)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从2003年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甘肃儿童文学八骏之一的“80后”民勤女作家刘海云充沛的文学创作力便奔涌不断,先后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延河》等各类文学刊物上发表小说、诗歌、童话百余万字,多次荣获“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优秀奖及甘肃黄河文学奖、优秀童谣等奖项。
“文艺创作是残障人士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参与并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刘海云说,民勤县整合双创、文创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单位、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关注残障人士文创,参与残障人士文创就业创业服务,凝心聚力为文学事业修路建桥,让他们以笔为杖,向阳而生。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县,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而得名,是甘肃省有名的“文化之乡”“教育名县”,现有持证残疾人7884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残疾人3882人、重度残疾人4473人。
近年来,民勤县坚持系统谋划、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政府搭台、爱心奉献、项目运营、自我造血”的公益助残新路径,转变传统单向“送”的模式,授人以渔、赋智赋能;残健共融,双向奔赴,推动全县残障人士事业迈上新台阶,让“助残”之光温暖前行路。
“为了给予残障人士托举梦想的力量,我们遵循残障人士平等、参与、共享的宗旨,积极推进残障人士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特殊的政策、特殊的感情、特殊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像正常人一样幸福生活。”民勤县残疾人联合会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张国文介绍说,民勤县加强残障人士生活兜底保障、实施精准康复服务、多渠道扶持就业创业,用爱共筑“无碍”生活,与“折翼天使”一起向未来,使教育机会更加均等、政策关怀更为有力,职业选择更加多元。
致力于中国传统养生保健品的研发及标准化生产的甘肃犇旺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任培寿,因车祸造成粉碎性骨折,被迫高位截肢。虽然身体残疾不得不安装“假肢”,但任培寿通过政府的扶持与自己的拼搏,把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申请各类专利40多项,并荣获“中国好技术”称号,他个人被武威市总工会授予“天马工匠”称号。
“身有残疾,但我们一直感受着爱的呵护;生活不便,但‘隐形的翅膀’一直在助我们自由翱翔。”任培寿说,“弱有众扶”,民勤县一系列助残惠残政策,让残障人士在康复、教育、就业创业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中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鼓励他们积极地拥抱生活、更加主动地走向明天,逐梦精彩人生、迸发生命光彩。
如今,随着民勤县残障人士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不懈奋斗、实现自我价值,这个特殊群体正突破生理和心理条件的束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有者。
“星光不问赶路人,今后,民勤将继续整合社会资源,精准对接残疾人需求,改善残障人士生存质量,全面推进残障人士教育就业乡村振兴托养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让残障人士生活质量‘高’起来,就业之路‘富’起来,幸福指数‘升’起来。”张国文说。
2022年以来,民勤县共为1720名残障人士提供了康复服务,服务率达100%;为597名残疾人提供了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服务率达98%,全县共救助各类残疾儿童178人次。(完)
关键词: